《感官復蘇工作坊》課程詳情
點擊下載課大綱及報名表
這是個一整周沉浸在巔峰體驗學習的新模式工作坊。它是個整合身體—心靈使身心一致的訓練方法,這種訓練方法已表現(xiàn)為擴展頭腦和身體功能的最有效途徑。
我們都記得:
那些生命中喜悅占據(jù)我們整個身心的特別時刻,
那些當某些東西在心靈深處觸碰到我們的時刻,
當我們感覺更加開放和接納,以及充滿活力和充分伸展,并接觸到頭腦,身體和我們幾乎沒有意識到已擁有的創(chuàng)造之源的時刻,
欣賞偉大的運動員和表演藝術家以及愛的時刻,
對美的由衷贊嘆和巔峰體驗通常有利于提醒我們自己有經驗那些獨特的存在狀態(tài)的能力。尋找一種方法去擁有更多這種時刻是多數(shù)人內心的一個主要動力。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其中一種最令人神魂顛倒的文化中,我們將學習如何從我們當下經驗的細微中創(chuàng)造這些引人入勝的狀態(tài)。
我們將學習識別我們無意識地用于構造我們的經驗的肉體和頭腦機制,例如:如何進入我們自己。
當我們經驗動作或情感的局限時,我們將學習如何支持我們自己,我們可以使用這些技巧打開走進解決方案和更存在或流動的狀態(tài)的通道。我們會留下不費力的動作,感知重組,深感的幸福,與他人和自己的連接質量的提升。
BENJ是美國伊莎蘭學院前總經理, 巴厘島潛能中心的締造者之一。他所研究獨創(chuàng)的不費力的學習——“經驗伊莎蘭(肢體)”和“回歸身體智慧”系列工作坊在相同的領域無人能及。從1976年起他在伊莎蘭學院帶領超過100場工作坊,他在美國、加拿大、歐洲、澳大利亞和遠東地區(qū)包括臺灣、香港、中國、巴厘島等處教授他的身體心靈工作坊。他在巴厘島創(chuàng)造和帶領的首個伊莎蘭工作坊至今超過20年,這些工作坊包括首個兩期伊莎蘭按摩培訓。目前,他在中國大陸、臺灣及世界各地帶領持續(xù)進行的工作坊和長期培訓。
他的研究及工作曾先后被《今日心理學》、《新聞日報》、《舊金山紀事報》、《奇人雜志》和《非常大腦雜志》所刊登報道。
推介課程的緣由:
位于加利福利亞大蘇爾的伊莎蘭學院,長期以來是公認的心理研究重鎮(zhèn),擅長研究和識別促成人的各類存在狀態(tài)的心智和身體要素,同時種種的轉化實踐使得深耕各種經驗成為可能。
在過去的32年的伊莎蘭歲月里,Benj老師跟蹤了改變處理的演變,發(fā)現(xiàn)有兩種模式最為突出,并也最被目前對大腦功能的理論認知所支持的是:費登葵斯的律動覺察和艾瑞克森的催眠治療。他們的工作成為簡化人類學習之大成的縮影,他們獨立地發(fā)現(xiàn),是開門的鑰匙使門得以最大的打開,而不是鎖本身。
Benj老師從完型、心理綜合法,呈現(xiàn)心智的呼吸工作,合氣道,富于表達的律動,關注察覺,即興接觸,游戲和伊莎蘭按摩中仔細精選經典部分并將他們的融合起來,獨創(chuàng)了美妙的“水中化冰——感官復蘇工作坊”
在課程中:
我們將學習識別我們無意識地用于構造我們的經驗的肉體和頭腦機制,例如:如何進入我們自己。
當我們經驗動作或情感的局限時,我們將學習如何支持我們自己,我們可以使用這些技巧打開走進解決方案和更存在或流動的狀態(tài)的通道。我們會留下不費力的動作,感知重組,深感的幸福,與他人和自己的連接質量的提升。
當我們學習以非慣常的方式使用我們的專注力時,我們的認知變得更流動,我們傾向于變得更活潑快樂和開放。象巴厘島人那樣,變得更容易達到里爾克所講述的那種“我們前方的純凈空間里,花兒持續(xù)地開放”的狀態(tài),
附:
費式(費登奎斯)工作的緣起
費登奎斯工作是一種身心教育(Somatic Education) 工作,它由一位出生在俄國的猶太人摩謝?費登奎斯(Moshe Fledenkrais) 所創(chuàng)立。他的幼年處在一個極為動蕩且戰(zhàn)爭頻繁的時代,但也因為外在環(huán)境的困難與多變,讓他更加注重于如何培養(yǎng)自身的力量,來因應這隨時隨地不斷變化的外在環(huán)境。這種不受困境影響的精神讓費登奎斯后來成為一個極具有創(chuàng)造力且多才多藝的人,也讓他自創(chuàng)出這套以他的名字為名的獨特身心教育工作方式。摩謝不僅擁有機械、電機工程方面的學位,同時也是一位物理學家。而除此之外,他更是熱愛足球與柔道,擁有柔道黑帶第二級的段數(shù),并且曾是當時國際柔道協(xié)會的一員。
他曾經在反潛艇的科學部門擔任研究工作,在一次傳授同事自衛(wèi)防身術時,由于潛水挺舺版的過度滑溜,讓他原本已經受過運動傷害的膝蓋再度惡化,讓他幾乎難以行走。當時他的外科醫(yī)師朋友建議他進行膝蓋手術,但是這位朋友也告知他手術的成功機率只有50%,而這讓摩謝非常的生氣。他難以相信在成功率這么低的狀況下,醫(yī)生居然還敢建議他進行手術,因為在實驗室里,當實驗的成功機率如此之低時,他們是根本不會考慮進行這項實驗的,更何況現(xiàn)在這項手術影響的是他未來的行走能力。所以摩謝拒絕了那項外科手術,他拿出物理實驗的精神,以自己為實驗,開始進行大量研究,試圖發(fā)展出一種自我重建的技巧,后來則進一步地發(fā)展成費登奎斯工作法(簡稱費式工作)。在這段時間他接觸過的領域有生理學、解剖學、生理學、運動學、神經學、心理學、人類學、兒童發(fā)展學,以及為數(shù)不少的東方覺知技巧與身心學。
而由于摩謝本身在柔道方面的深厚造詣,讓他能夠高度感知到自己的身體移動以及各部位之間的牽連與關系。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之后,摩謝認為真正造成傷害的并不是意外事件時所發(fā)生的撞擊,而是撞擊發(fā)生時,他的身心以一種無效的方式回應了撞擊時的衝力,使原本的傷勢更加惡化。這份領悟讓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式恢復行走的能力,雖然摩謝膝蓋的終其一生并沒有恢復到受傷之前的全然健康狀態(tài),但是他卻找到了方式讓他能夠繼續(xù)行住坐臥等生活正常功能,并且能夠繼續(xù)他的柔道練習。
透過這份自我學習與功能療癒的過程,摩謝發(fā)展出一套極為龐大且完整的身心教育工作理念與課程,后人稱為費登奎斯工作法(Fledenkrais Method)。其中包含有“動中覺知(Awareness Through Movement)”與“身心功能整合(Functional Intergration)”兩項工作方式。
動中覺知課程的進行方式
動中覺知(Awareness Through Movement)指得是一種能夠從動作中發(fā)展出自我覺知能力的課程。授課時是由合格的授課老師以口語引導學員進行一系列的肢體移動,這些動作都是經過精心設計且循序漸進的系列移動。大部分的課程開始時是讓學員先把覺知帶到身體上較為局部且細微的移動,然后透過遞增疊加的動作開始覺知這個部位與其他部位的交互關系,課程最后往往是一個涉及全身或較多肌肉群的完整動作。
在這個透過移動而覺知的過程里,學員開始以一種不受過往身心模式影響的方式探索感知著自己的肢體移動,并逐漸把意識的光芒(覺知)帶入自己平常不會注意或是已經失去連結的部位。透過有效率的引導,學員能夠以一種柔和、不費力的方式重新和這些因為疼痛、意外傷害或緊繃而失去聯(lián)接的部位,建立起一種新的認知關系,修補或重建大腦和身體部位之間的神經傳導路徑。
也因此在進行動中覺知課程時,偶爾有些人除了感知到肢體上的感官感受和移動以外,有時候也會開始感受到緊張、擔心或害怕的情緒,甚至是突然回憶起某次身體意外事件。這是因為有意識的肢體移動帶出了儲存在大腦和身體中的未完結的事件和記憶,而這些過去未完結的事件和情緒往往正是我們身心上的歷史包袱,讓人無法在當下有效率回應突發(fā)事件,甚至造成身體傷害的原因。也因此摩謝曾經說過他的工作是未來的心理學,就這一點而言,我依據(jù)自己的自我學習經驗深有同感。
動中覺知課程的效益
就短程效益而言,進行完動中覺知課程時,大部分的學員會感覺到:
* 某種放松,某種穩(wěn)定待在身體里的感受。
* 課程結束后走動時覺得較為容易、自由、流暢、輕鬆不費力。
* 感覺到一種身心上的整體感。(也有人描述為一種「一」的感受)
有些學員感覺到:
* 一種安全、被保護的感覺。
* 一種根植於大地的扎實感。
* 感覺到身體的深層疲倦,需要給自己多一點的放松休息時間。
* 開心,可以讓自己的身體玩耍的感覺。
* 行動時有一種優(yōu)雅和美感
(以上皆為學員的課后反應)
就長程效益而言:
* 有學員表示原本不清楚的思路似乎變得較為清晰
* 肢體變得較為自由、有彈性、靈活、敞開,越來越享受移動的感覺
* 感受到身體里的力量,進而擁有一種對自身的微妙信任感
* 長時間進行固定姿勢工作 (例如電腦工作)后,身體能夠透過培養(yǎng)出來的覺知能力,找到自己的方式從僵硬狀態(tài)裡恢復柔軟。
* 以往曾經造成身體傷害的事件再度發(fā)生時,不再造成傷害。
例子一:以往會慣性扭傷的右腳,在一次路面不平再度崴到時,身體快速而本能的做出反應,右腳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例子二:為樹木修剪枝葉時, 從高梯上摔落地面而毫無損傷。(國外學員親身例子)
人生是不斷的自我教育
摩謝認為人生是一連串不斷的自我教育。
透過不斷的學習,當一個人發(fā)展出越來越多的覺知與區(qū)辨能力時,他會自然而然放棄舊有不再適合自己的身心模式與自我形象。而當舊有的身心包袱與模式越來越少的同時,高度的覺知能力將能夠讓一個人在環(huán)境改變時,以一種有效率的方式來因應各種外界突變事件。因此不論是“動中覺知”還是“身心功能整合”工作,它都是一種自我學習的過程。而這種自我學習是一種終生的自我學習,也是人類特有的禮物。
艾瑞克森——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催眠治療師
精神科醫(yī)師米爾頓?艾瑞克森(Milton H. Erikson),是美國百年來催眠治療領域的泰斗,被稱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催眠治療師,也是運用催眠快速處理心理問題的翹楚。
十七歲時艾瑞克森曾罹患小兒麻痹癥,一度嚴重至頭部以下皆無法動彈,卻因病而發(fā)展出絕佳的觀察與溝通天賦,洞悉人性及人行為背后的心理動機。
富幽默感與赤子之心的他,后來投注全副精力在催眠咨商,「說故事」是他的專長,也是他在心理治療過程中采取的主要模式。在他具啟發(fā)性的故事中,常巧妙穿插一些鮮為人知的醫(yī)學、心理學及人類學珍聞,巧妙的引導當事人改變意識,導正偏差的行為。
現(xiàn)今廣泛應用在心理治療上,且效果恢宏的神經語言程序學(NLP),其兩位創(chuàng)始人約翰?葛瑞德與理查德?班德勒,即曾師從了美國當代四位溝通及治療大師,米爾頓?艾瑞克森即是其中備受推崇的一位,因此在NLP臨床應用上,常可見到艾瑞克森的慣用手法。
《感官復蘇工作坊》所屬分類
特色課程
《感官復蘇工作坊》授課培訓師簡介
Benj Langdon班奇•蘭登